test1

  • 显示方式:
  • 简洁模式
  • 摘要模式
  • 1  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病灶体积变化对手术治疗的影响
    陈鑫 刘运生 刘志雄 刘劲芳 杨魁 李春涛 刘忠富
    2011, 38(1):1-4.
    [摘要](433) [HTML](0) [PDF 966.00 Byte](757)
    摘要:

   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(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,PHI)患者病灶体积变化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。方法 PHI患者共48例,分为手术组(n=32)与非手术组(n=16)例,比较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(GCS),年龄,六个月GOS,首次CT损伤灶体积以及伤后2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;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。结果 首次CT损伤灶体积与伤后2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,六个月G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(GCS),年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(P>0.05),伤后2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(增大)是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(OR 5.960,P<0.05)。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(PHI)患者,伤后2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增长速度越快,需要手术治疗的风险就越大,手术治疗患者六个月GOS较非手术患者差。

    2  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方法
    姚天才 赵东升 徐恭达
    2011, 38(1):5-8.
    [摘要](365) [HTML](0) [PDF 942.00 Byte](812)
    摘要:

   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(DVT)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方法。方法 对36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每间隔10 d检查一次下肢血管彩超,发现DVT后给予及时治疗。对发生DVT与未发生DVT的患者进行年龄、疾病、卧床时间、性别等各因素的患病率进行对照分析。结果 362例患者发现DVT 48例,DVT患肢63侧,DVT患病率高血压者为 17.50%(28/160),无高血压者9.90%(20/202),年龄<60岁者10.71%(33/308),>60岁者27.78%(15/54),糖尿病者25.30%(21/83),无糖尿病者9.68%(27/279);瘫痪肢体22.92%(44/192),未瘫痪肢体3.57%(19/532),卧床≤10d时DVT患病率2.21%(8/362),≤20d时7.46%(17/228),≤30d时12.12%(24/198),≤40d时24.43%(32/131),≤50d时39.81%(43/108)。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年龄、血压、血糖、肢体活动度、卧床时间等密切相关,与性别关系不大。高龄、高血压史、糖尿病史、瘫痪肢体、卧床时间>10 d等均是形成DVT的高危因素,而且卧床时间越长,形成DVT的风险越大。

    关闭
    我刊在喜马拉雅FM开通账号并传播文献

    关闭